青岛大学 当前位置:青岛大学 > 正文

青岛都市圈蓄势而起 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 浏览次数:49       来源:青岛大学

交通同网、产业同链、科技同兴……现代化都市圈的建设,已经逐步成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动力源。10月13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了《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其中明确,青岛都市圈以青岛市为中心,与联系紧密的潍坊市、日照市、烟台市共同组成,该《规划》的发布对作为核心城市的青岛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青岛将以加快转变特大城市发展方式、推动青岛带动周边城镇共同发展、提升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水平为方向,从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创产业融合协同、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等多方面入手,从而实现青潍日同城化、引领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助力山东半岛城市群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更好发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龙头作用。

青岛都市圈以青岛市为中心,与联系紧密的潍坊市、日照市、烟台市共同组成(来源:山东省政府网站)

省政府发布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

勇担新使命,启航新征程。近日,山东省政府网站发布了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的《规划》,根据《规划》,青岛都市圈以青岛市为中心,与联系紧密的潍坊市、日照市、烟台市共同组成。主要包括青岛市全域,潍坊市诸城市、高密市,日照市东港区,烟台市莱阳市、莱州市、海阳市,陆域总面积2.15万平方公里,2022年末常住人口1558万人。此外,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的规划期至2030年,远期展望至2035年。

从地理位置上看,青岛都市圈位于山东半岛城市群东部,向东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向西背靠黄河流域广阔腹地,是全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创新能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从城市定位上看,青岛是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纵深开放的重要战略支点、山东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共建“一带一路”、经略海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叠加。

从相关政策上看,2022年,《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及了“青岛都市圈”;2023年,《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明确提出实施青岛“强龙头”战略,提升青岛中心城市能级。以上这些,都为青岛都市圈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得青岛都市圈更好地集聚人口、经济势能,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

到2030年,青岛都市圈同城化关键领域不断突破,内生发展动力继续提升,基本形成空间结构清晰、城市功能互补、要素流动有序、协同创新高效、产业分工协调、交通往来顺畅、公共服务均衡、环境和谐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圈。展望2035年,同城化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有效,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在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参与全球竞争合作中发挥引领作用,世界知名的现代化都市圈基本建成。

《规划》提出,要打造由济青陆海发展主轴、滨海综合发展轴、青烟综合发展轴“三轴”组成的都市圈发展廊道(来源:山东省政府网站)

突出核心打造“三轴”发展廊道

有了顶层设计,关键在落地实施。同城化发展作为都市圈建设的核心要义,根据《规划》,青岛都市圈将以加快转变特大城市发展方式、推动青岛带动周边城镇共同发展、提升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水平为方向,通过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现代产业协作共兴、开放合作协同共进、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公共服务便利共享,从而实现青潍日同城化、引领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

实现同城化、一体化发展如何做?基础设施方面,青岛都市圈将提升市际公路的通达能力、更加凸显国际枢纽海港地位、构建形成东西互济、陆海联动的国际大通道等;现代产业方面,不断突破产业技术创新,增强创新资源集聚力、产业创新策源力、创新人才吸引力,深度融合创新链与产业链等;开放合作方面,逐步构建海陆空铁“四港联动”高效物流体系,发挥青岛自贸片区、上合示范区等平台的作用等。

同时,《规划》提出要打造由济青陆海发展主轴、滨海综合发展轴、青烟综合发展轴“三轴”组成的都市圈发展廊道。沿着这三条轴线,向西链接济南都市圈及沿黄流域,重点推进科研创新、高端制造等各类资源沿线集聚,打造内接外联、陆海联动的综合发展廊道;向东链接威海、向南链接长三角地区,统筹岸线、海湾、海港、海岛保护利用,大力发展海洋科技与海洋经济,全面增强向海图强发展优势,打造高端要素资源集聚、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沿海绿色发展廊道;向北链接烟台市区,打造优势互补、协同互动的综合发展廊道。

在此基础上,青岛都市圈还要以“三轴”为支撑,构建青潍临港临空产业带、滨海海洋经济带、青烟先进制造产业带“三带”产业发展格局,从而增强重点产业链布局紧密度,共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青岛作为青岛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将协同都市圈的成员,让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效惠及更多人民群众(来源:信网)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再添动力

都市圈,这一概念出现于2014年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其中提出“推进中心城区功能向1小时交通圈地区扩散,培育形成通勤高效、一体发展的都市圈”。如果说,在过去40多年的时间里,一座城市仅靠聚焦主业就可以一枝独秀,那么在未来,一座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在区域的整体能级。放眼国内,区域发展模式正逐步由单个城市之间的竞争向都市圈、城市群抱团发展转变,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已然成为大的趋势。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理应是青岛都市圈建设发展的底色。《规划》中,青岛都市圈保护修复“山海湾岛林田河”生命共同体,探索生态友好型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和特大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新路径,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机制建设,打造“天蓝、海碧、山青、湾美的魅力都市圈。

可以说,打造都市圈,既有利于区域优化人口和经济的空间结构,也有利于激活区域有效投资和潜在消费需求,增强内生发展动力。青岛都市圈的建设,将有利于打造北方地区转型发展增长极、全国同城化发展样板区、高品质宜居宜业生活圈,助力山东半岛城市群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更好发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龙头作用。

“要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青岛作为青岛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将协同都市圈的成员,让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效惠及更多人民群众,变成可感的幸福共享圈。[信网·信号新闻]


0.269068s